德国工业4.0最核心的究竟是什么
德国工业4.0到底长什么样?可以看到在德国工业4.0不再只是口头远景,而是具体落在实践,重点涉及在汽车,航空行业,以及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体化生产领域。虽然每一个领域发展的成熟度不同,最终都会被涉及,通用电气ceo杰夫?伊梅尔特说“未来,每个企业都将成为一个软件公司”。
德国整个汽车制造领域,都处于工业4.0的实施过程,目前每年400亿欧元用于软件开发,2500亿欧元投入硬件。
对比中国而言,工业4.0对整个系统程序优化落实到位,可能中国的同行需要加大更大的投资力度才行。
哪一些领域会被工业4.0涉及?有以下五个方面:
对于统一认识相关架构以及随插即用的合作基础;数据交流平台服务对象从erp到自动化转换;通过rfid技术来运输,用于物流领域;在能源领域,对mljt,3d打印机,step等系统化处理;通过加强云安全实现云运用的信任。
工业4.0来袭,你的智能工厂需要做那些准备?
需要强调的是,践行工业4.0,一定不能跳过精益管理这块,据我所知,中国企业很容易跳过这块,看到有了信息化智能化,就可以节省人力成本,但并没有那么简单。直接跳过精益管理是不可能完成工业4.0的。
德国经历了20多年的精益管理准备,因为人工成本和老龄化的背景,先在人海战术和信息智能比例的考量,再运用经验去贴近智能化。我们需要将对工业4.0的高度热情,先投到精益管理,德国有一句谚语说,一个傻子有了工具,他还是傻子,但有了工具之后的傻子,破坏力更强,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业不会精益制造,只是需要把三个前提条件重新认知。
西门子,SEW,奥迪让你知道什么是工业4.0标杆
德国工业4.0在以下三家企业的应用实例充分说明了发展现状,西门子是高度自动化,将it和精益管理结合;sew主要在CPS(信息物理系统),用数量有限的it技术来完成精益管理和科技自动化联接;奥迪是关于整车框架组装独立自主的生产系统。
西门子amberg安贝格工厂拥有欧洲最先进的数字化生产平台,它只针对电子元件的生产,亮点是24小时完成生产直接运货。
其特点是要求员工有精益管理的执照,首先会对每个员工进行培训,费用是每人15000欧元,人员编织变得顺利后,再过度到工业4.0,着重质量提高和降低成本。德国的人工成本大约为中国的5倍,所以,工厂的目标是当天收到订单,当天完成并提供给顾客。
由于实时监测并挖掘分析质量数据,次品率大大降低。工厂负责人卡尔·比特纳说,该厂质量合格率高达99.99885%,“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同类工厂可以实现如此低的次品率”。
我参与到了这个工厂相关建设,关键数据体现为每班次300名工人,每秒生产1个设备,每年
20年精益管理成功典范Sew急迫转型
Sew创建于1931年,是个家族企业,在发动机,发动机自动化领域的领军者,大约16000名员工,2014年度销售额是25亿欧元,涉及领域包括发动机,变速箱,减速机,所组装所需的相关部件,电子操控的发动机。
在这里工作,人就像和机器“结婚”了,生产指令和移动组装助手配对,自动运营的工作台会自动适应员工的需求,比如自动感应身高调节座椅高度,任务自动提示,引导工人进行不同工作程序,并且把机器运输到指定地点。
工人减少了对流程化的思考,解决了呆板的生产结构问题,这就是工业4.0中发动机组装的应用。在原材料运输方面,在组装车间的每个用于运输的装载盒,都会按正确的顺序设定,从而实现对其的导航。
在精益管理观念指引下,把工业4.0的概念和精益管理结合,形成“精益工业4.0”,那么就不会把技术当作追求的目的。相反的,效率和人才会被放置在生产过程中心。
再来看几组数据吧,所需时间减少大于约50%-70%,经济效益提高约20%,工厂总产量增加约30%。
奥迪工业4.0,生产的每辆车都不一样
目前车身制造全部自动化,最终组装还是需要人工,工业4.0涉及的业务有预测维护,3d打印样品,数字化工厂,灵敏机器人协助等,值得提出的是奥迪先数字模拟运营,再投入运用。
或迟或早,每一个领域以及每一个企业,都将开始转变。
而新的经营模式需要你去考虑的4个重要问题?
1、我们这个领域的结构调整和领域范围是如何被影响的?
2、精益效益链的构成和竞争机制将如何被影响?
3、作为企业需要做出哪些新的策略性决定
4、新的产品会带来哪些结构上的调整,由此还会引发哪些挑战
此外,还有5个需要避免的错误:
1、提供一些对于用户而言没有价值的功能
2、低估或者错误估计了it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
3、忽略或低估市场上的新竞争威胁
4、等待时间太久(工业4.0就是一个远景)
5、低估企业内部管理的潜能
提交
直播定档!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
光亚论坛·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!
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,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!
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,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
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,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